欢迎您!
今日是:2024年09月19日  星期四
当前位置:首页委员风采委员风采正文
王晓云:在风景如画的绿野之城写作

时间:2024-06-13  作者:梁真鹏  点击:0

王晓云,女,陕西安康人,中共党员,汉滨区政协第十五届、十六届委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百优作家,陕西省青年文学协会副主席,安康市群艺馆专职作家。

文学成就:

曾在《人民日报》《文艺报》《作品与争鸣》《陕西日报》等报刊发表散文百篇,在《人民文学》《中国作家》《钟山》《小说界》《清明》《北京文学》《延河》《长江文艺》等刊发表中短篇小说、纪实作品多部。出版长篇小说《梅兰梅兰》《魔芋姐姐》、长篇报告文学《读懂浦东》《重庆人在上海》《河流与山的秘密》、小说剧作集《绿野之城》等9部著作。曾有小说被翻译为英文合集出版。曾获陕西省首届柳青文学奖,上海市文联《上海采风》杂志新都市小说奖,安康市文艺精品政府奖等奖项。电影剧本《小城安康》、戏剧剧本《汉剧长生》、长篇小说《魔芋姐姐》获得陕西省委宣传部重点创作扶持。参加第6届全国青年作家创作会、澳大利亚中国研究会会议、天津滨海新区国际作家写作营活动,曾就读北京鲁迅文学院中青年作家高级研讨班。

部分出版书籍:

      

业内评述

王晓云:在风景如画的绿野之城写作

汉滨区政协第十五届、十六届政协文史委委员王晓云,是一位尽职的文史委委员,也是一位优秀的作家,她以散文起步,以小说跨入文坛,以报告文学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她以独特的文学灵性和气质、以作家地理的倾情描述,数百万字的写作实践,打动着阅读她作品的读者。

多年以来,她的工作和生活经历也被许多文学界同道关注,展现着写作的专业性,同时,也展现着一位政协委员的风采。

走出巴山汉水的女子

老家在岚皋县的王晓云,刚参加工作不久,就在一个岚水之畔的小城写了一些轻倩的散文。

因为调动工作遇到困难,刚工作一年的王晓云只身来到上海,因为以前投稿的基础,她在上海一家时尚杂志工作——写稿、采编以及处理各种文员工作,繁重的工作压得人透不过气来。期间,王晓云不断给自己充电,曾到上海交大等地学过各种工作技能。

开始时的日子极为艰难,不认识路的她平时一般不多出门;高昂的房租,使她每个月底都心怀戚戚;一些商店都不能进去,因为很多东西都买不起……她常常会因为这些现实的事情而忧郁,想打退堂鼓,希望回到小城去过悠闲的日子。内心处于这样矛盾的时候,写作成了她唯一的慰藉。

一天,在茫茫人海,在喧闹的车来车往间,王晓云突然看到书报亭高高悬挂着一本叫《上海小说》的杂志,在那本杂志封面上,有着同乡作家李春平的名字,还有他写的一篇小说《城市的一个符号》。欣喜之余,她买了这本纯文学杂志。看到同乡写的情节复杂引人入胜的小说,区别于她曾经写过的一些小散文诗作,这对她的写作形成了巨大的吸引力,为何不尝试变换一种写作方式?此时此刻,已经在《陕西日报》《三秦都市报》《陕西工人报》《安康日报》等省市多家报刊发表过诸多散文佳作的王晓云,决定完成一次转换和过渡,她开始尝试小说的写作。

但王晓云开始小说的写作,似乎并不顺利,从篇幅短小的散文转向长篇大作结构复杂的小说,需要一个艰难的领悟过程。期间经过了几次退稿,正是在那种复杂的裂变中,渐渐地,犹如蚕蛹化蝶凤凰涅槃,每一个行进的过程,每一次嬗变,都充满了痛苦的挣扎与挣扎的快乐。闯荡的生命,以一种痛苦的方式释放出美丽与释然。终于,仿佛智者找到了金钥匙,她开创了一种新的写作方法。

不久,王晓云中篇小说处女作《别人住过的房子》在上海《解放日报》主办的《上海小说》杂志发表。小说引起了反响,编辑和工作人员阅读后都赞不绝口,她收到多封读者来信。两个星期后,上海谢晋影视公司的一位策划给责任编辑打来电话,说他们看中了这篇小说,打算买下它的影视改编权。后来因种种原因,小说未能投拍,但对于一位年轻女子的首部中篇小说,就获得中国知名影视公司的青睐,这对她来说是一种莫大的鼓励。

2002年,王晓云在圈内著名的上海文艺出版社主办的杂志《小说界》发表了中篇小说《城市表情》,这篇小说后来还被西安的一家报纸连载,“城市表情”一时成为一个报刊栏目的熟语。

2004年,她创作的中篇小说《海》在江苏省大型文学刊物《钟山》杂志发表,获得如潮的好评。还被《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转载,同年又入选了中国小说学会主编的《中国中篇小说年选》,后来,这篇小说还获得了陕西省的最高文学奖项——首届柳青文学奖。2003年,长篇小说热潮风行未艾,王晓云也和别人一样,渴望创造出动人的长篇大作。那时,她全身心沉溺于文学,文学就是她的空气、面包和蔬菜。她阅读了大量世界名著,看了各种媒体对于现实的描述,她还去江南深入基层,走进传说中的女儿国。一年多以后,她的长篇小说《梅兰 梅兰》由花城出版社出版。这部长篇赢得了读者及评论界的好评。评论家李星、吴炫、葛红兵、郝雨等都对这部长篇小说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高度的评价。书籍在全国书城上市,书摊上有了盗版,被宣传“青春迷情的似水年华,新浪三百万点击最好看小说……”王晓云以她独立的写作思路,勇敢地在文本上进行探索,筑造着自己的文学表现

此后,在小说领域中,她一发而不可收,《汉水渡》《流水风物》《海》《赵小姐》《画家村的追踪》《荻港小镇》等小说,相继在一些重要的纯文学杂志亮相而备受关注。

“读懂”浦东与都市

在上海的几年,王晓云的创作成果斐然。这时,人们开始期待她能有新的突破,也就在这时,王晓云再一次淡出了人们的视线。她究竟在干什么?去了什么地方?2005年初春,王晓云再一次回答了自己,回答了关心和支持她的朋友。

1990418日,党中央国务院正式宣布开发开放上海浦东,那时已经过去了15年。在这15年中浦东究竟发生了哪些翻天覆地的变化?15年内感人的事和人太多太多,上海浦东开发区希望通过文字来承载和纪念为浦东建设作出贡献的人们。各种原因使王晓云接触了这本书的写作。

2003年底,王晓云开始写作描述浦东开发开放15周年的纪实文学。有人说这是一次挑战,有人说这是一次蜕变。写小说见长的王晓云很快找到了纪实文学与小说的相通之处,对写好这部纪实作品充满自信。

王晓云补充纪实写作的知识,她关注国家政治和经济形势,尝试用写实的文笔揭示社会生活人物事件的本真面目。在学习和采访的过程中,她体味到快乐。在繁花似锦的浦东大地穿梭,看到各种人群,了解各种情况,经过一年多的采访和写作,她创作的28万字的长篇纪实文学《读懂浦东》2005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读懂浦东》以亮点结构的形式,全方位勾勒了浦东发展历程和未来方向,为读者描述了一个立体的浦东、一个全方位的开发区、一个备受瞩目的经济高地,提供了关于浦东发展的非官方的纪录文本。《读懂浦东》出版后,获得上海主流媒体的认可,上海作协与上海浦东新区宣传部联合为《读懂浦东》召开了新书发布会,在优雅的上海作协“爱神花园”礼堂,来自上海的一些媒体与评论家、作家,读者、被采访对象等参加了会议。同年,《读懂浦东》还被上海社科院的有关机构推荐参加在澳大利亚举办的“中国研究会议”。《读懂浦东》通过海运运往澳洲,在墨尔本、本迪戈等市参加的研究会上,作品被各地学者、作家购买和传阅……第一次离开国门,王晓云感受着澳洲的人文,清新的空气,在会议现场也拜谒了中国驻墨尔本总领事,在那里见证了具有实力的华人写作圈。       

2006年,王晓云的《读懂浦东》被重庆市政府驻上海办事处一位工作人员看见,他通过有关途径与王晓云取得了联系。为此,王晓云开始了纪实文学《重庆人在上海》的采访与写作。中国具代表力的上海和重庆两个城市的时空对话,改革开放30年人群流动的民间调查,是《重庆人在上海》这个大气的题材所要表现的,那些风起云涌的故事给人以鼓舞。30万字的纪实文学作品《重庆人在上海》在重庆出版社出版,并举行了发布会,作品既有历史和地理的梳理与分析,也有大量个体的现身说法,所描述的温热故事激励着那些永远对生活充满梦想的人。

作家难了的家乡情

王晓云的创作成果一直被家乡人默默关注着。2008年,在上海打拼得颇有成绩的王晓云作为文艺人才,被调动回家乡陕西安康市工作。

刚回来,王晓云就为家乡的发展尽智尽力。参与家乡盛大的龙舟节庆典、央视“欢乐中国行”、文化名人论道安康,帮助邀请文化大家王蒙和著名评论家谢有顺走进安康讲座……一些文化活动成功举办的背后,有着这位柔弱女子的不懈努力,她策划主题、约请嘉宾,诸多事项都鞠尽心智。

回到家乡不久,她出席了陕西省作协第5次会员代表大会及由中国作协和共青团中央联合主办的全国青年作家创作会,随后成为陕西省首批签约作家,获得陕西省首届柳青文学奖、安康市政府文艺精品奖等。2012年与2014年,她先后两次获许参加北京鲁迅文学院的学习,在这个专业作家研修学院,她进一步开阔了眼界,得到了提升。

回到家乡后,王晓云撰写出版了记录安康市全国第三次文物调查的纪实文学作品《河流与山的秘密》;撰写出版了反映安康城市“双创”(即创建省级卫生城市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历程的纪实文学作品《安康双创》;协助编辑了《文化名人看安康》《铭记》等书,执行主编了反映安康旅游文化的书籍《秦巴明珠  生态安康》;曾主编过一段时间《安康文学》期刊杂志,不断扶掖、推荐文学新人,也经常去安康各县区,各乡镇采风,在安康学院授课,为安康的文化文学发展贡献心智。

在个人创作上,她也开拓了更多的领域,2015她作为文艺人才入选陕西省委宣传部“百位青年文学艺术家”扶持计划,电影剧本《小城安康》获得陕西省委宣传部重点创作扶持,并发表于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作家?影视》,戏曲剧本《汉剧长生》获得陕西省委宣传部重点创作扶持,获得2017年度陕西省剧协组织的年度优秀剧本奖2017年,王晓云的小说剧作集《绿野之城》出版,全书收录她上海时期中短篇小说9部,陕南题材中短篇小说6部以及一部电影剧本和一部新编戏曲剧本。厚厚的472页,约45万字,其中发表于大型文学期刊《清明》杂志,接近4万字的中篇小说《绿野之城》,正是描摹安康汉滨区主城区那些难忘的青葱往事。该书由著名作家贾平凹先生题写书名并作序,陕西省作协、安康市文联都为这本书举行了作品研讨会。

2021年,王晓云描写“时代楷模”歌唱家贠恩凤老师的中篇报告文学《献给人民的歌声》在《人民文学》杂志发表,在国家级刊物发表稿件,再次验证了她的写作实力。

2023年,在乡村振兴政策的感召下,王晓云开始了长篇小说《魔芋姐姐》的写作,用清新的故事,来表现农业产业、农特产品的发展,作品里充盈着浓浓的地方风情,该长篇小说,已经过三审四校的流程,2024年年内将在西安出版社出版。

走进政协大家庭履职社会

2019年底,王晓云的写作才能得到汉滨区政协的关注,被推荐吸纳为汉滨区政协第十五届文史委委员。进入了一个新的领域,对王晓云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她积极参与政协工作,在大会发言,担任监票人,协助编辑《委员风采》等书籍,帮助撰写政协部分活动的主持词,担任一些文字类奖项的初评委、去各地参加红色旅游资源调研、古村落保护调研等等。特别是在每年的履职工作中,她积极撰写提案,如《建议编撰秦巴古邑  汉水之滨——汉滨区全域旅游电商推介导游词的提案》汉滨环保部门对于超市科学使用塑料袋提出更好要求的建议》《关于加强小区内消防通道管理的提案》《建议网信办建立网络征信问题的提案》《建议封闭式中小学设置公共区域监控无死角的提议》《编写<文明市民公约>读本的建议》《关于改造和新建城乡结合部房屋的建议》《关于规范小区业委会换届管理和监督的提案》《关于在安康中心城郊设立临时公益停车场的建议》等等。除了这些提案建议以外,她还积极进行社会调研,撰写的《关于对安康城区江北汉江边河堤树木管护的建议》,引起了汉滨区水利局的重视,提请专家论证后,迅速对河堤上日益壮大破坏河堤的树木进行了铲除,此社情民意还获得了汉滨区政协2023年度优秀社情民意信息。

2023年,王晓云撰写的《走在乡村的委员》获得汉滨区政协组织的“委员说·陕西这十年”主题征文一等奖。她参与汉滨政协文史委的新闻界别委员工作室,作为轮值召集人,2024年,她撰写的关于加强小区内消防通道管理的提案》,得到汉滨区消防救援大队的当面沟通、书面答复,并邀请新闻界别委员工作室的多位委员参观、沟通和促成更好工作的方案。      

一位作家的成长与感受力来自社会的方方面面,有当地宣传文化系统对于人才的重视,有各级作家协会的扶持帮助,有她所在单位对于人才的爱护。她站在作家的平台上,以自己的方式拥抱安康、宣传安康,宣传汉滨。在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把握上,王晓云都显露出良好的思想素养和艺术才情。作家的成长缓慢而稀缺,在政协的大家庭中,此后,她也会更加的关注社会。希望她扎根安康,聚力汉滨,在风景如画的绿野之城写作,读懂似水年华,读懂社会,展开自由的翅膀,在艺术和关注社会的创作道路上走得更加坚实。

此文本内容部分发表于《安康日报》     

编辑:李娇

打  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