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
今日是:2024年09月16日  星期一
当前位置:首页文史天地文史资料正文
红苕街印象

时间:2024-08-27  作者:申小荣  点击:0

 安康老城红苕街,位于老城兴家仓与北马道之间,东西走向,弯曲百余米。西口是红旗小学,东口北马道中段。

 红苕街得名,据载在清道光年间,安康知县为解决民众温饱问题,大力倡导民众广种红苕,而在此地为大众示范栽红苕后得此名。

现红苕街北靠红旗小学围墙,南背汉滨区党挍(三干会)围墙。此地在民国初之前是块小坡地,北临龙窝街,是老城倒垃圾场地,场地也住几户人家维持生计。

民国初期,军阀混战,安康驻军军部扎住在山西会馆(今东大街电影院),因驻军场地不够,团长命令士兵开挖平整会馆后坡地,半月余,士兵将现在汉滨党校、红旗小学小坡地平整完成,士兵训练跑操将场子踩踏的实实平平,后在此地建立民国新市场和民国大剧院,红苕街的几户土著户人家也因此得益。

上世纪六十年代末,城市下放居民返城,又有在此搭建临时居棚落地。1983年大洪水后,民众自救,又在此地有几户搭栅临时居住,政府许可,就形成了现在的红苕街小巷街道,街道虽小 ,却宁静整洁。

小巷户户都随意栽植花卉,花盆有盆有陶,有塑料盒,随意自然,一派市井之象。

红苕街还有美誉故事。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安康也广种红苕,解决温饱问题。又有“红苕很好吃我很爱吃”的最高指示,鼓励多种红苕多吃红苕,红苕街的群众无比自豪。

“我们居住在红苕街,要把最高指示落实在行动上”。那时,居民标供25.5市斤粮食,到了秋季,居民的一半供应是红苕,红苕街的群众,集体打着红旗,敲着锣鼓去粮站买红苕,一时在那片区成为佳话。

如今,红苕街四周兴家仓、北马道、龙窝街、大北衔都通往江边,干净,整洁。虽还有老旧房屋需保护改造,但它历史的沧桑,彰显出老城街区的文化厚重。

今晨闲步,行至此街,上十年没到此街,随拍印象以记,感恩今日。

编辑:李娇

打  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