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
今日是:2024年09月19日  星期四
当前位置:首页文史天地文史资料正文
人文精神的彰显——读刘寅初先生诗词遗作

时间:2024-05-08  作者:张 枫  点击:0


       正值酷暑难奈,大伏望秋之际,我景仰的恩师一—刘 寅初先生,走完了漫漫90年人生苦旅,于2002年8月4日溘然长逝。

       上世纪70年代初,拜识寅初先生,此后30余年中,先 生视我为“小友”,作忘年交。因而,时常翻阅先生诗 稿,为他抄录早年的《快游诗稿》、 《适庐诗存》和80年 代以后的《也是书屋诗稿》、  《三乐书屋诗笺》等。同他 参加社会文化活动,和他闲话、散步,偶尔也小酌几杯。 相处已久,相知亦深,他的许多诗作,都是在这种清静闲 散、不经意处吟诵成章,不事雕琢,清新自然。体现了先生不曾衰怠洒脱卓然的老将风骨和人格力量。

       古人云:  “立人、立学、立行,人生不朽之大事”。寅初先生的道德文章、曲赋诗词声名遐迩、有口皆碑。其诗作以散怀山水、随感杂吟、题咏唱酬为主,但哲 理诗,也占其中相当数量。严羽说:  “诗有别裁,非关理 也”。谢榛《四溟诗话》诗有四路:  “曰兴、曰趣、曰 意、曰理”。刘老的哲理诗,以诗载理,这正应了黑格尔 的那句话“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但作者表达的不是抽 象的理念,更不是“绝对理念”,他的诗或直抒胸臆,或 托物咏志,所抒所咏,是情和理、形象和思考的结合。诗 歌和哲学,代表人类思维的两种截然不同形式。前者是形 象思维,后者是逻辑思维,但两者不是冰炭水火不相容 的。优秀的艺术品,往往兼具抒情性和哲理性,贝多芬的 交响乐,被世人誉为激情和哲理的高度结合。在刘老的诗  句中:  “任尔霜风吹,坦荡立风雪”; “松洁严不谢,风 威高其翔” ;  “时情时话源头水,通变出新化古香”;  “高情远韵新奇意,象外搜来是大雄”; “窗前寒花放, 秋艳胜春光”; “追摹古人得真趣,悟出天机乃道生”,  都是饱含人生哲理的佳句。宋人姜白石说:  “诗有四种高 妙, 一是理高妙,二是意高妙,三是想高妙,四是自然高 妙。 ” “理高妙”当然不等于用诗的形式直白地讲述大道理。经常与刘老谈诗词写作的技巧问题,诗词的好坏,关键不在于技巧,而在于情,技巧是必要的,情却是重要的,是诗词的灵魂,是诗词飞入读者心灵的翅膀,有了情,技巧才能起作用,才能发出光辉,诗词也就成了活生 生的有生命的东西,诗词的感染力,归根到底,源于激 情。首先,它要表述作者对人生独特而深刻的感悟, 同 时,理要和真挚的感情、鲜明的意象结合起来,有激情有 情趣,既入情又入理,才能算作好的哲理诗。刘老的哲理诗,简洁、隽永、含蓄、睿智,更富有个性化。

                                                     二

       刘寅初先生1931年考入北平民国学院新闻专修科深 造。 “双十二”事变前后,刘老在西安聚友创办《打击周 刊》,积极呼吁停止内战, 一致抗日,在任《西安日报》 编辑期间,在报刊发表大量说言正论和爱国诗文。作为执 教54年的世纪老人,省文史馆馆员,生前曾担任民盟安康 支委委员,安康县政协第六、七、八届委员、常委、市文 物管理委员会委员, 刘老的一生,既坎坷曲折又多姿多 彩,他热爱生命,永葆童心,热心社会活动,积极参政议 政,体现了先生爱党、爱国、爱人民的高尚情操和思想品 质。先生的诗词飘逸、明丽、豪放,有对斜风细雨、  小桥 流水的吟咏,更有黄钟大吕、大江东去的酣畅淋漓,充满 激情,充满理性,思风发于胸臆,言象流于唇齿。在注重 人的内心世界深入开掘和表现真实自我的同时,也毫不犹豫地把历史使命、民族意识、道德责任和人类良知放在自己的肩头,以其深邃的思想、浓重的情愫和滚烫的赤子之 心,放歌时代,赞美生活。诗言志,歌咏情,先生以自己 手中的笔,守望着诗的这片圣土,守望着自己的精神家 园。从诗词中,折射出刘老先生崇高的传统人文精神和道 德风范。在庆祝香港回归,他填词临江仙:  “伟哉经纶 手,青史永留名”;小令(中吕)普天乐:  “国威张,大 义堂堂!燕然勒石,金匮载史,功迈汉唐!”;  “百年雪 耻庆回归,华夏一统扬雄风”;  “痛最年陆沉宝岛,喜今日合浦还珠”。

       先生祖籍汉阴涧池,1985年春节,汉阴县成立“建设 家乡委员会”,邀请旅外各界人士回乡参加座谈会,他谨 赋七律一章,聊表微忱:  “离乡念载梦魂萦,垂老归来似 隔生,去日孩提多俊秀,丰年村市尽欢声。登楼愈觉家山 好,载酒难忘父老情!月水凤峰今更美,无边光景一时 新。”字里行间,故土情怀溢于言表。如此关注时代,关 注生活的诗句,如90年代观《焦裕禄》影片后,作450字 的《兰考歌》咏颂,新世纪首次全国统战工作会实况播出 后,他聆听了李瑞环的讲话,连连称好,言谈中常论及生 物工程,高新科技。在有的人看来,谓这类诗词为“应景 诗词”或“标语口号”, “图解政策”,而刘老没有直接使用“开拓创新”、  “求实奋进”之类的政治术语,却很生动、很形象地展示了开拓进取精神,富有韵律,音调铿 锵,诵之琅琅上口。他的诗功力具在,精光不掩,有自己 独特的艺术风格,使人感觉到清气扑人,后劲内敛,沉忧 在骨,间起雷霆。在手法上运用了铺叙、比喻、虚拟、倒 插、对比、设问以及活用典故,动态描写等手法,从而使 作品绘声绘彩,蕴藉而意味深长,灵活而富有情趣。诗, 不仅要可读,还要可诵.有了后者,才能流传。诗应当 追求形而上,不能堕入形而下。诗词和一切艺术一样,同 作者、鉴赏者的直感分不开。在任何时候,它都要拒绝抽 象,追求生动的具体性。但诗词又是人类精神的升华,不 应该只停留在直觉上,它应当比生活更高、更美。刘老生 前曾多次与我谈到他的诗词,说:诗词写成什么样子?人 各有自己的主张和标准,我以为, 一是内容健康向上,弘 扬主旋律;二是文映现实,有感而发,表达真情,决不矫 揉造作,无病呻吟;三是通俗易懂,明白如话,决不写那 些谁也看不懂的“天书”;四是简洁精炼,以一当十;五 是讲究韵律,合乎格律,含蓄蕴籍,用典精当,琅琅上 口,但不要过于苛求,以文害意;六是富有哲理,启人心 智,使人读后眼前一亮,受到启迪;七是诗要有情调,有 情趣。传播美、自由和希望,这是一种精神, 一种思想品格, 一种感情韵致,把它们注入生活的脉搏之中,就会放射出光辉和芳香。从刘老的这些话语中,我受益非浅,诗 词应当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应当从生活中开掘出美,开 掘出催人奋进、启人心智的东西,应当多一点理性之光, 应当大气一点。读刘老的诗,特别是八十岁以后的诗,丝 毫没有垂暮、颓萎之气,而天然、超迈的情怀日益高妙, 能感受到他的人生经历,能获得自然的启示,性灵的召 唤,能感悟到刘老有着崇高的信念,不倦地追求真理,永 远用积极的态度认识世界,所以, 刘老的诗有着它自己的性格秉赋和韵致,它的声音、色彩和力量。

       三

       刘老崇尚淡泊宁静,生活俭朴有序。许是出身书香门 第,刘老从表及里,从诗到文。无不自然流露出淡素的儒 雅之气.他的情感丰富、细腻,情绪鲜和、酣畅,因而, 其诗词笔调轻灵,含义隽永、造诣颇深。安康中学退休 后,84年受聘于安康师专,讲授古典文学,他学识渊博, 矍铄健谈,言必引典,出口成诵。捧读刘老诗词遗作,田 园、唱酬诗词占其绝大部分,可谓之散怀山水,金州行 吟;吊古抒怀,尘影屐痕,清茗悠韵,随感杂吟;心香一 瓣,题咏赠酬。在和刘老谈诗时,刘老常说,写诗,就是 在和人们谈话,想倾吐和诉说,以自己的思维方式、表达方式和自己诗的语言传达出心底真诚的声音,是对生活的认识,理解、感悟和思考。 一个爱诗的人, 一定要有热爱 生活的博大情怀, 一定要热爱大自然,爱它的庄严与质 朴、和谐与完整、壮丽与永恒。面对大好河山磅礴天宇的 强大生命力, 一个激情不能澎湃的人,他没有灵感、没有 火花,也断然写不出好诗来。常写诗,使人聪慧,给人力 量,使人生活得健康、纯洁而灵性。因为诗必须是真情的 流露和渲泄,唯真才是美的。诗所烛照的灵魂是明朗、清 澈、深刻而崇高的。在我20岁出头时,他时常对我说, 一 个青年人想使自己成为一个书法篆刻家,得有四个条件: 一是扎实的基本功;二是洋溢的才华;三是超人的毅力; 四是惊人的胆识。光靠基本功不一定能成书法家,充其量 只配当写字匠、刻字匠,脱不了俗,烟火气太重;基本功 加上才气,可以成书法家,但艺术之路不平坦,没有契而 不舍的毅力,也不能成为一个好书法家。但是有了毅力没 有胆识,没有艺术创造上的真知灼见,还是成不了大书法 家。所谓胆识,就是字外功夫,印外功夫的学养,胸无点 墨的人,断然不能成大器。四者皆全,方是纵横捭阖的大 家。这四点是很难全的,往往总是其中一点差一些。时光易逝,转瞬30余年过去,我现在偶尔也写点文章,作几句诗,填几首词,不都是在先生的教诲下才有这么一点基础 。

       翻开刘老的诗词遗作,清新、鲜活的诗词跃入眼帘, 望海潮·金州新貌“十里长堤,万家灯火,层楼叠阁联 绵。 一桥卧碧波,双城峙南北,爱我家山”。七律·春日 登楼远眺“汉水奔腾来皤冢,秦峰逶迤走金州”; 临江 仙,游瀛湖:  “春水船如天上坐, 一篙轻点凌风”;还有 许多不落窠白,脍灸人口的佳篇妙句,皆为先生触景生 情,口占而成,如剪除“四人帮”后,举国上下,民心振 奋,与先生重阳登高,文武山头,秋色斑澜,五言古风脱 口而出:  “重九多佳日,登高阅岁华。壮怀消浊酒,醉眼 看黄花.白获一垮雪,丹枫几树霞,年丰国大治,村叟话 染麻”;82年初秋香溪洞风景区管理处约请寅初及王滕芳 先生, 为香溪洞景区撰写楹联,题诗赋文,我亦被邀随 同,作些书丹之事,与二位先生在香溪园中园小住四日, 寅初先生饭后茶余随口吟出的: “一雨消残暑,香溪秋意 深,晨兴听鸟语,子夜伴虫吟,欣然来小住, 山水一知 音”;采桑子·香溪“人人争道香溪好,花满香溪,水满 香溪,绿荫深处子规啼。玉皇阁倚苍崖上,健步天梯,东 望牛蹄,青山一线暮云低”。当柳荫春涨,夕阳黄昏陪先 生在汉江边散步,不经意中,先生就有了西江月·汉江晚 眺佳句:  “远山浅深横黛,波光潋滟笼纱,中冷水煮紫阳茶,小坐绿杨树下。乳燕低飞浅水,茫帆微抹残霞,夕阳影里噪归鸦, 一幅风光谁画?”在月河岸边生长的寅初先生,20年代末就读于陕西第 七师范(即安康师范前身),秦巴的俊伟,汉江的灵秀, 给了他的灵感,成为他诗词创作上的精神家园,博大悠远 的汉水文化,是他创作上的脉和根。正是这“汉水情 缘”,才使先生的诗词、曲赋如汉水般清丽秀美。刘老的 诗,功底甚深,无论炼字、炼句,不但工稳,且时有奇句 警语。当然,炼意更为主要,诗贵意境。读他的诗词, 点晴之笔往往在结穴处,让人拍案惊奇。多少绝妙之句, 折射出先生高尚的情愫和精美的思致。在这方面,我深有 感触,先生常说,古人,大家一生当中写了那么多诗词, 真正传于后世为人称颂的又有几多“为人性癖耽佳句,语 不惊人死不休”, “吟安一个字,捻断数根须”,想把诗写好,千古不易。与刘老相处的时间长了,也就对他了解地愈深。先生 对身边的生活有着敏捷、锐利的触觉,常能通过对人们视 而不见的庸常小事的细微刻画揭示出生活的原生态,并以 率直、俏皮、风趣、诙谐、幽默的夹叙夹议把人们有所觉 察却又朦胧不清,想要说出而又有口难言的东西挑明洞 穿,而让人顿有豁然骇然之感,既能引人入胜又道人所未道,予人教益和启迪。如31句的《城南翁》,运用比、兴手法,用典达14处之多,立意高远,蕴涵丰富,语言流 畅,韵味悠长,可谓惟妙惟肖的自画像。同时,也正是先 生艺术与人生共溶的结晶,是主体与客体的相互映照,是 诗品与人品的协奏乐章。多年来,不少诗友、学生、子女 建议他出诗集,都一一被他推辞,正如诗中“不敢问世灾 梨枣,怕作手纸去出恭,未曾流芳先遗臭,人贵自知免受 讽。”既是谦词,也是对追逐金钱、粗制滥造媚俗文学者 的辛辣讽剌和嘲弄。 一个世纪老人,几经风雨,几经坎 坷,历经沧桑,经过建国初期的政治斗争和“十年浩 劫”,有过干校的困苦和年近花甲丧偶的生活打击,但并 没有沉溺于因困窘、艰辛而产生的迷惘、失落、愤懑和悲 怆中,无论是困苦屈辱、斯文涂地,但他笔下也从不流露 伤感低回的情绪,就是凭吊缅怀,心香一缕的悲情诗,也 写得温婉细腻,情景交触,正是先生质朴、自然、美德、 爱心的真实写照和真情流露,读来常令人泪眼汪汪,谁能 不为之动容。但你又会觉得先生在长久淤积的愁怀别绪、 空落寂寥被淘洗了一遍,被疏解释放了一番之后,生活正由阴郁趋向明朗、从灰暗转为华美、心态也以坚定代替了迷茫,从迟疑过渡到毅然,从而心平气和地跋涉着、旷达 地忍耐着、愉快地生活着。长期沉浸在诗的氛围中,酿造出如此甘醇的精神美酒。

       文章写到这里,我被刘老先生崇高的传统人文精神所 感动,刘老的风雨人生道路和诗词生涯所带给我们的启示 是多方面的。他守望着严肃高雅的词苑诗坛,抨击庸俗媚 俗流行文化现象,在充斥着集市般喧嚣与骚动的时刻,我 们在暮色中回望身后的路,在人类生活的广衰的宇宙之 间,越发感到诗的生存价值和生命的意义,刘老一生教书 育人,诗言明志,平实真诚,正直善良,德高望重,高风亮节,充分展示了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我们正处在一个除旧布新的伟大时代, 一个民族复兴 的伟大时代,我们今天研读先生的大量诗词遗作,对于弘 扬汉水文化,对于彰显一代知识分子的人文精神,倡扬人 文传统必将大有裨益,我们将秉承先生爱国精神,为繁荣安康诗词创作为己任,以慰刘寅初先生生前耿耿夙愿。


编辑:李娇

打  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