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
今日是:2024年09月19日  星期四
当前位置:首页政协工作各界书画院正文
汉调二黄的画意讲述

时间:2024-05-21  作者:张枫  点击:0

       编者按:汉调二黄是国家级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已成为安康响亮的地方文化名片。2014年,画家申小荣精心创作并结集出版《水墨画汉调二黄戏人戏事》,以真实生动的舞台人物与场景,以朴素而独特的创作手法留下这份美好的文化记忆。张枫先生为画集作序,带领读者行走在字里行间,欣赏画作的写意、感受戏曲的优美。光阴流转,十年已逝,安康人对汉调二黄的热爱、对艺术的追求从未止步。今天,特将张枫先生当年作序与申小荣先生部分画作整理编发,邀请广大读者一起徜徉在安康汉调二黄的水墨世界,感受百年古韵的悠远魅力!(区政协文史学习办推荐)

汉调二黄的画意讲述

张枫

       暮春,清晨,城南山雨斋,小荣携近作水墨画戏人戏事数幅见示,并谈及画展结集之事,许是笔墨交谊颇深缘故,就此话题,谈了很长时间,嘱我写一篇文章,我亦欣然应允,多日来,水墨画、汉调二黄、戏人戏事……,这些字眼及背后的故事不时地在脑海中浮现。

       如今,文化的多元化,不论是传统的、现代的,还是东方的、西方的,各种艺术形式如花涌来,又如花盛开。然而落英缤纷之后,拨开霓裳翻飞的形式外衣,细细品味,我对汉调二黄更是情有独钟,让人气淡神明,回味悠长。

       戏曲的美由几千年文明内敛而成,汉调二黄四百余年烟尘,疾鼓繁弦,声响遏云,优美的唱腔,绚丽的服饰,五彩的脸谱,惟妙惟肖的表演和令人眼花缭乱的武打场面,将道德伦理、家国情怀、人生际遇,深凝在清凌凌的京胡声中送出,宛如清澈的汉江,不尽流淌着安康人的风骨和风情,不分昼夜地滋养着安康人的精神家园。

       小荣少时即入梨园行,跟班学艺,登台演出,后来又事舞美,再后供职文化部门,数十年间,惟绘事不舍,近年涉笔濡墨,点染丹青,先秋菊,再牡丹,尺帛寸笺,着手成春。早年间,曾有戏曲人物写生画习作,量小,不成风景。长时间在汉水意绪、二黄情怀的冲动下,便有了画一批戏人戏事的打算,于是,便一发而不可收。读这些画,眼前仿佛不是画,而是大舞台上鲜活的戏人戏事。汉调二黄的程式太美了,一代又一代艺术家心手传递,融进非凡的艺术创造。举手投足,唱念做打,巧目顾盼,只是一桌二椅,可是演员的“四功五法”却是一招一世界,一念一生辉,于是,水袖圆场、西皮二黄,只要声韵乍起,舞台便如添万束追光,将剧场瞬间点亮,文化精神的起承转合托举出民族艺术的山高水长。汉调二黄的程式,写意与虚拟之美,令人心醉神迷。一缕缕探寻历史的情愫,一段段追随二黄的故事,一份份感悟艺术的热情,让他以笔墨的方式记录戏人戏事的传统色彩,记录四百余年汉调二黄的文化魅力,记录安康戏曲历史一页的气息,将戏人戏事娓娓道来,让读者在时光流转中一窥汉调二黄的前世今生,而汉调二黄所表征的传统艺术大美,呼之欲出,让人回味。

       其实,汉调二黄的低迴婉转、优柔感伤,不光铭刻着我们追寻精神家园的路径,还印记着安康人的乡情、乡韵、乡愁。汉调二黄在满堂生辉、老枝新翠的当下,唤起安康人心底的文化自信。当然,历经四百余年的坎坷与辉煌,汉调二黄除了留给我们自信与自尊,也难免遭遇悲怆和失意。越来越多的文化选择挤压着传统艺术的生存空间,汉调二黄面临严峻挑战。尽管如此,音符里蜇伏着前人的创作意志,程式里铭刻着民族艺术生命秘籍的汉剧,其所凝聚的文化精神,所传递的优美旋律,不会因岁月变迁而损其光。从勾栏瓦舍,到登堂入室,汉调二黃在深厚的民间土壤里一路走来,也将在民众的关注中变新并且绰约前行。正如影视取代不了报刊,网络取代不了阅读,现代视听取代不了舞台艺术一样,民族艺术的光华和精魂什么时候都不会消失。

       长安画派的开拓者与奠基人、艺术大师赵望云说:“一个画家脱离了生活是不会有出息的。”强调“生活是创作的源泉”。大画家吴冠中云:“你是麦子,一定要把你种到麦田里去,方能生根发芽。”读这些画,自然会想到小荣是有生活的,是有积累和感悟的,是有艺术激情的,这也正是他独辟蹊径,以绘画形式寄切他对振兴汉调二黄的热情和担当,也正是他文化自觉的最好体现。

       水墨尽洒二黄情,用水墨画表现戏人戏事,是对戏人戏事的品评和礼赞,是艺术的再创造。戏人戏事,舞台艺术,绚丽多彩,风情万种,要把这些动容之戏人戏事画得有情趣、有神韵,画家需凭借自己的写意功力和造型能力,努力在作品中捕捉绘画时象的鲜明特征、优美瞬间、动人神采,将戏人戏事的神情动态与笔墨意韵高度统一,实在是一件很难的事。戏曲人物速写大师关良可谓独树一帜,构图简约,寥寥数笔,人物跃然纸上。读小荣这本画作,觉其路子得当,其画风可取,其笔墨可考,咨之于师友,积之于时日,精勤不懈,必有所获。

       时下,我们生活在一个机器时代。时间都去哪儿了?一曰忙、二曰累,成了不少人对学习生活的惯常回答。小荣家有八十老母常年病榻之上,他要尽孝,画画只能挤时间,好在他少了觥筹交错、牌局舞场,多了书卷气、少了烟酒味,从他的画中,读到更多的是他对汉调二黄戏人戏事的虔诚,有着发自内心的崇拜和敬畏。

       “酒旗戏鼓鲁班巷,多少看客不回家。”我乃戏迷,光阴荏苒,如今已是“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了,还就是忘不了“一手好字,两口二黄,三卷诗书,四季茶香”,还就是忘不了儿时在鲁班巷看“把把儿戏”时的情景,翻阅这本画册,我有一种“过戏瘾”的感觉。有人说,京剧是大家闺秀,越剧是小家碧玉,黄梅戏是乡野村姑,昆曲、汉调二黄无疑是戏曲鼻祖了。想到这些,耳畔常常会响起“秦巴山中有一条美丽的江,江两岸传唱着汉调二黄……”。

       行笔至此,月上东墙,读画生出这多感慨,仍觉有许多话未写出,期待日后小荣《花鸟画集》再续。我想,时间不会太长。

       2014岁次甲午初夏于山雨斋南窗

       

       作者简介:张枫,安康市美术家协会艺委会委员、安康画院常务副院长兼秘书长,汉滨区书法家协会主席、汉滨区各界书画院顾问。

编辑:李娇

打  印